那家仆说:“小人留在此地,正是为了知会诸位。”顿了顿,续,“主人留话,说日前大同姜总戎急令,有鞑兵到府东南广灵林关,意向不明,召府全军齐往府城候命。王将军兵迟迟不归,主人等不及,就先走了。诸位随后径去大同即可。”
姜瓖这才明白清军的意图恐怕没那么简单,心中畏惧,一面将朱鼎珊撤,一面写信给清廷请求原谅自己“不学无术之罪”。清廷警告他“洗心勿虑”,但兵之势不停。本心向大明的姜瓖是以陷了顺、清两军的夹困境。
侯大贵从王辅‘臣这里了解到姜瓖的大致态度,安心几分。次日,率军由王辅’臣为向导,过狐岐山朝大同卫方向行军。
“榆林卫既克,陕北、晋北便打通了。”侯大贵兵以来最大的担忧告释,吁了气,“我军哨粮辛苦,可否借大同盘桓一二?”语带试探。
王辅‘臣人豪健谈,且擅逢迎,侯大贵和他很投脾气,不久便称兄弟。途中侯大贵问:“兄弟提起孙传,一一个督师,难不知他已被朝廷封为了安西王?”
王辅’臣看侯大贵不悦,嘿嘿两声不再说话。
王辅’臣本姓李,早年为山西寇,骁勇善战,诨号“鹞”。后降明军,拜了姜瓖将王朝为义父,遂成明将。姜瓖自从在大同反叛顺军,一直竭力扩充兵自固。偏关废官万练聚众驱逐顺军,他为了将万练的众收军队,随即派了大将王朝带兵前往接洽,兼施。这时候榆林卫被孙传攻的消息传来,王朝探知一功败军自孟家峪渡过黄河,退到苛岚州境,便火速南截击,三战三胜,兵疲惫、一蹶不振的一功军只剩数百骑夺路狂逃。
军行两日,到达苛岚州。侯大贵一边派人去打探孙传军队的迹象,一边叫来王辅’臣,:“你之前说你义父会在此地等你会合,现在怎么没人?”
王朝立功心切,给王辅‘臣数百骑让他继续追击。两追逐一昼夜,直到谷积山,人困乏的一功只能着转与王辅‘臣追兵决战。韩衮到时,战斗实则已经尾声,一功的得力副将世泰为王辅’臣杀,余兵无力再战,一功复又逃窜。要不是王辅’臣当时不知韩衮军队的来历,收兵警戒,只怕一功亦无法全而退。
当还在疑惑,此时韩衮带了个人近前,说是在城外遇到,主动要求见的。王辅’臣看了认识,立刻:“此乃我义父家仆。”转而询问那家仆况。
侯大贵冷笑:“对先帝忠贞,对当今圣上的旨意却不屑一顾,论‘忠贞’二字的货真价实,在他上恐怕要打个对折。”
不怀有奋起一搏、驱贼雪恨的决心。因此郝鸣鸾一面,立时一呼百应,于顺军在城外败退之际尽弟、家丁,凭借家藏武备大举袭击留守城池的顺军。
然而姜瓖境并不算妙,顺军不说,清军攻占北京后,也派人过来对他行招揽。他起初以为清军果真是吴三桂请来替大明清剿贼寇、恢复故土的援军,因此拥立了一个枣王后裔朱鼎珊“以续先帝之祀”,用来增号召力。可是这一举动被北京清廷知悉后,毫不留面,直斥姜瓖的举动“大不合理”,随后便发叶臣等八旗劲旅开始向山西军。
姜瓖当前希望替他守住大同府的兵越多越好,王辅’臣对侯大贵军当然迎。
“理所应当。”王辅‘臣拍手,“我军在大同什么都不缺,缺的只是四方英豪。”
为了打破困局,姜瓖把希望寄托在了孙传上,只盼对方能尽早打榆林卫来大同会师。有了孙传协力,对他来说,底气自然能加不少。谁知孙传在榆林迟迟没有展,他好生焦急,之所以派王朝这支军队,收拾万练只是顺路而为,去榆林卫附近观望、伺机协助孙传攻城才是主要目的。
顺军外困,难以支持。一功退失据,一场大败过后无奈弃城,率军撤离,退往山西,王辅‘臣所即是山西姜瓖属前来堵截一功的兵。
王辅‘臣回:“我正纳闷,难义父还没解决偏关万练那厮?”
侯大贵暗自寻思:“此番去大同若与孙传相会,得想个办法料理此人。否则以此人举止,看似为国效力,最后是利是弊,还真难说。”如此想定,方才再度与王辅‘臣谈笑风生。
“鞑来了。”韩衮对侯大贵。
“有所耳闻,但我从逃榆林卫的闯贼降兵那里听说,孙传在他军中发多军令激励士气,其中一便称他自己不收复北京誓不受封,令上仍以督师呼之。可见其人忠贞之心。”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姜瓖在大同首义,晋北官绅也纷纷起事,势力虽层不穷,但论实力,无姜瓖之右者。晋北不同别,四面受敌,缺乏外援,各势力为了存延,大多依附姜瓖。尤其是当地商贾,钱粮甚多,至少在后勤这块,姜瓖的军队短期无忧。
侯大贵亦:“知了。”